Ξ当前位置:首页>行业之窗>中国制造背后的英雄—昆仑润滑

中国制造背后的英雄—昆仑润滑

来源:网络 时间:2019-09-27 编辑:亚讯编辑部 评论 收藏
亚讯车网www.yescar.cn】这里是兰州,一个称之为“两山夹一沟”的狭长城市,很多人有一个抹不去的记忆,黄沙漫天,人好像困在灰尘里。

这里是兰州,一个称之为“两山夹一沟”的狭长城市,很多人有一个抹不去的记忆,黄沙漫天,人好像困在灰尘里。很多人对这个偏僻的西部城市“唯三”的印象是,一条河(黄河)、一碗面(牛肉面)、一本书(《读者》)。

  其实不然,这里还有“一滴油”——润滑油。兰州见证了新中国润滑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一路成长。

  为了“这滴油”,围绕“这滴油”,聚集了这样一群人:他们与失败相伴,成功只是对他们额外的奖赏;他们与寂寞为伍,十年、几十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与艰辛相随,成百上千次重复,只为了验证一个个枯燥的数字。

  他们就是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兰州润滑油研发中心的自主研发团队。

  高铁齿轮箱油替代日本产品,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并成功应用于“复兴号”动车组;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专用润滑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风电齿轮箱油在兆瓦级别的风电机组上成功应用,打破了国外品牌垄断局面;变压器油成为世界上首条±1100KV输电工程唯一指定用油……昆仑润滑研发团队主动承担起了润滑中国军事、国防、钢铁、核电、出行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历史使命……发明了三大润滑机理,形成了三大润滑技术,解决了三大润滑难题,让“中国制造”一次次在国际发声;他们包揽了润滑油行业国家级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全部奖项,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从1万到200

  这里是兰州,黄河穿城而过。让许多人失望的是,这里河岸并不宽阔,水流并不湍急,没有想象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但在宁静的表面下,黄河暗流涌动,长久的等待只为凝聚爆发的力量。

  兰州研发中心积蓄了50年的力量在2010年爆发。这一年他们获得了我国润滑油领域首个国家级发明奖,书写了中国石油自主知识产权上的新突破,标志着中国润滑油产业已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这一年的1月11日,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里,我国润滑油科技研发第一人、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首席科学家伏喜胜,代表中国石油昆仑润滑研发团队,手捧“齿轮箱油极压抗磨添加剂、复合剂制备技术与工业化应用”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证书,接受全国人民的祝贺与掌声。

  伏喜胜说:这个奖绝非一朝一夕一己之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取得的”,是几代昆仑研发人心血的积累。这项名称颇为拗口的重大成果,追其根得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新中国第一代润滑油科技工作者,在当时的石油工业部科学研究院兰州分院(兰州润滑油研发中心前身),就开始了中国润滑油技术的研发。到兰炼石油炼制研究所,再到兰炼石油化工研究院,直至2001年1月,成立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挂在兰州市西固区玉门街369号名牌变换了多次,但是,不变的是为中国产业润滑、为中国经济加油的使命。

  “只要动的地方,就需要润滑油”,润滑油是机械传动设备的“血液”。而占润滑油家10%左右的齿轮箱油,则是润滑油中技术含量最高、研制难度最大、极难实现通用的润滑油品种,其生产技术被国外严格保密,是中国润滑油研发人员的攻关重点。中国润滑油企业做齿轮箱油,要向国外购买天价的齿轮箱油复合剂,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和话语权,而且,外国公司怕中国人把润滑油复合剂的秘密破解出来,始终不卖单剂给中国。就连军用装备都被迫使用进口润滑油,军事领域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润滑油,国家就只能被动挨打。这一状况急需改变!从“七五”开始,国家就把齿轮箱油添加剂的研发列入科技攻关,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中国齿轮箱油第一人匡奕九担任了这个攻关组的组长。

  匡奕九把全国所有搞齿轮箱油最牛的人聚到一起,从1万多个化学分子结构里开始了漫长、艰难的筛选合成工作。在上万个化学分子结构中,选取合适的分子,如同大海捞针,难!没有研发条件,难上加难!现在研发润滑油合成添加剂,科研人员可以在台架上反复试验配方。即使失败了,从台架的结果也可以找到原因,然后再分析、再筛选,继续下一步。匡奕九那一代科研人员在做齿轮箱油研究的时候,没有台架、没有设备、没有有效手段去做配方的筛选,是真正的一穷二白,所有的配方都要通过海路送到美国去做实验。实验做完了,美国人只告诉他们“通过还是失败”这么一个简单结果,不会帮他们分析原因。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产品设计中心经理糜莉萍说:“没有一个有效的手段去做配方的筛选,我的师爷匡亦九那一代人就只能凭着感觉干,实在是太难了。”

  难是难,但是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希望太坚定了。匡奕九带领团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那些年里,研发人员没日没夜地坚守在实验室里,通过无数次试验,对成千上万次的失败进行总结,摸索经验,逐渐缩小着合成的范围。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到国家“八五”规划时期,伏喜胜从师傅匡奕九手中接过了课题组组长的担子,一同接过来的还有前辈们从1万多个化学分子结构中,筛选出的最有希望的200个分子!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丰厚的积淀中,伏喜胜和他的团队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合成了含磷、硫磷、硫磷氮、硫磷氮硼4类不同化学组成结构的极压抗磨添加剂,在世界最具权威的美国西南研究院完成了台架试验,获得最高等级评价,被证明其性能远优于国外同类产品。齿轮箱油复合剂市场被“洋油”垄断的历史在伏喜胜和他的团队手中终结了,“齿轮箱油极压抗磨添加剂、复合剂制备技术”一经问世,震惊了国内外同行,跨国品牌润滑油添加剂无一例外出现价格大跳水,直降一半。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通过“七五”、“八五”攻关,昆仑人不仅实现了润滑油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还拥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技术,在世界润滑油领域拥有了自己的发言权。地处偏僻的大西北,在区位、薪酬并不占优的条件下,匡奕九、伏喜胜、糜莉萍和他们的研发团队,几代人、几十年咬定润滑油研发这件事,与自己死磕、与高手过招,守住了昆仑润滑技术研发的这块阵地。

  200>10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整个昆仑润滑团队的使命就是“润滑”中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品质革命。

  改革开放后,受“洋油”的冲击,国内一些研发机构纷纷撤出,只有兰州研发中心等为数不多的研发机构仍在坚持。此后,国外润滑油一统天下,国内润滑油企业不论是技术上,还是市场占有率上,都远远落后于洋品牌;不仅如此,国外对润滑油核心技术一直实行全面封锁……

  困难重重面前,不少人知难而退。上世纪90年代,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伏喜胜每月工资只有200多元,当时只要他下海,年薪就能拿到10万元以上。和伏喜胜同批来的人,有的人选择了离开。但伏喜胜和更多的人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坚守。

  或许相对于一眼望不到边的平畴沃野,大开大合波浪连天的山海之滨,狭长的兰州,逼仄的两山才是安放心灵的佳处。高山静立,河水汤汤,亘古不变,其实里面有着人生的大道理。

  读懂了这山这河的语言,匡奕九、伏喜胜、糜莉萍为代表的昆仑润滑团队才耐得住清贫,忍得了寂寞。

  上世纪90年代,兰州研发中心条件异常艰苦,研发设备简陋,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科研人员要在充满刺鼻味道的实验室,整日整夜地进行试验。有一次,几位研发人员正在做添加剂实验,一不小心,添加剂从油阀喷出,溅了一身一头,只有用汽油洗澡才能将臭味洗干净。类似的事,昆仑润滑研发人员经历了很多。

  有时,科研人员要亲自到炼油厂采油样,油桶温度高达70多摄氏度,热得能把路上的沥青融化掉,科研人员得用手推着油桶走。兰州的冬天,室外温度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他们必须到室外清洗烧杯、玻璃瓶,没有手套,“风刮着,手像刀割一样疼”,经常一干就是一整天。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大家努力实现自主润滑油技术突破的决心却一直如岩石般坚硬。

  “什么是我们的理想主义?就是在一无所有之时,看到辉煌;星星之火之时,看到燎原;什么是英雄主义?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这是昆仑润滑一位老领导的话。20多年间,昆仑研发团队潜心润滑油的研发,锲而不舍地追赶着国外同行的脚步,矢志不渝地创新和探索,打破了一项项技术垄断,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润滑油研发的“国家队”。

  提到团队,昆仑润滑团队不约而同地提到“简单”、“协作”、“容易沟通”等词语,在这个极为开放的团队内,他们能够发挥出全部潜力。这也是破解这个团队,坚守清贫和寂寞,扎根边陲西北,并取得一个个巨大成功的密码。

  工业油所高铁齿轮箱油领域负责人黄芸琪说:“我喜欢心灵上的安静,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干意气相投的事。(兰州研发中心)这个地方比较安静,不浮躁。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有梦想,在这里,只要有想法,就可以把想法转化为现实。对知识分子来说,能把毕生心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这种感觉就像目睹一个孩子从孕育到培养再到慢慢长大,乐在其中。”

  知识就是力量,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市场比谁都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昆仑研发团队中的很多人都曾经是猎头公司追逐的对象,黄芸琪、毛菁菁、金理力、王玉玲、周康、赵正华、廖丰斌、于海等等年轻科学家,如同他们的前辈一样,经受住了考验,拒绝了高薪待遇、优渥条件的诱惑,决绝地留在了偏僻的西北。

  正是在这偏僻环境中的敬业和坚守,经过不懈努力和无数失败后,昆仑研发团队找到了正确路线,让中国润滑油看到了世界润滑油最高端的曙光。据兰州润滑油研发中心院长汤仲平介绍,这个高科技团队拥有博士、硕士数十人,中、高级职称人员近百人。

  至今令伏喜胜感动的是:“高铁齿轮箱油的研发团队有30多人,机械、轴承、化学合成、润滑等,每个学科的人才都有。经过一次次失败后,他们却义无反顾地跟着我一干就是20多年。”

  浮躁和功利似乎成了一些年轻人抹不去的标签。这绝对不包括兰州研发中心团队的青年科学家。年轻并非短板,有梦想,还有坚持,他们为整个团队,为中国的润滑油事业注入了朝气。他们中,有人连续36个小时泡在实验室,有人为了上台架实验,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还有的夫妻双双留在了西北,组成了科研夫妻档。

  正是一代代昆仑润滑研发团队,坚持理想、坚守阵地、坚定信心,实现了昆仑润滑从单剂到油品的自主研发,形成了独有的配方体系,冲破国外技术壁垒,自建了一整套筛选、分析和评定方法体系,包揽了润滑油行业国家级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全部奖项。

  熬制“独家秘方”

  “润滑油就像老中医熬的汤剂,尽管都能治感冒,但每个秘方是不一样的。”汤院长说,“我们的任务便是研制出属于中国的润滑油‘独家秘方’。 ”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不能目光太短浅,要把国家战略作为方向,把提升润滑产业作为使命。”昆仑润滑研发团队敏锐地将目光锁定在电动车、燃气、高铁、风力发电等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新领域和方向,为研发环保型、低排放、长寿命的国产化油品开始了新的探索征程;同时,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添加剂配方体系,进军金属加工业、润滑脂两个新领域,打通研发、销售、生产线,全面推动中国润滑油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若把齿轮箱油作为第一块里程碑,实现了我国润滑油技术“从无到有”的转变,获得国家发明奖为第二块里程碑,标志着终于拥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技术,那么机器人配套油脂、高铁齿轮箱油、变压器油等一批生产技术的诞生就是第三块里程碑,预示着自主技术逐渐引领市场。而昆仑润滑团队的终极目标是将核心技术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古“武无第二”,润滑油科技也是一样。“我们要做就做世界上最难、最好的。”昆仑润滑研发团队有着一种一以贯之、薪火相传的“家国情怀”,把研发高端润滑油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

  兰州研发中心润滑脂项目经理毛菁菁讲述了一段与国外知名品牌,在机器人润滑油脂产品研发上掰手腕的事。

  2015年,昆仑润滑进军工业机器人油脂润滑领域,兰州研发中心负责开发工业机器人配套油脂。研发人员积极联系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多次进行走访,调研该公司工业机器人使用润滑油脂的状况。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当了解到“新松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减速器润滑用油脂全部被一家外企垄断,需付出高昂费用,而苦于市场上没有替代品;而另一家国外知名润滑油企业开发的产品在新松机器人实验上宣告失败,国内某知名公司的产品性能又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时,昆仑润滑研发团队决定啃下这个硬骨头。国内外同行不相信昆仑润滑能研发出符合要求的产品,新松公司也存在疑虑。

  研发人员在对关键零部件减速器的详细调研过程中,总结出技术难点,并一一突破,经过多次实验、不断摸索,研发出的产品有效降低了减速器的噪音和振动、工作温度和能耗,保持了优良的抗腐性和机械安定性等优点。

  毛菁菁说:“为了打消新松公司的疑虑,我们直接购买了两台最大载荷210公斤的新松机器人进行测试,在满速、满负荷、满行程极限工况,连续运转14个月,全部达到要求指标,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

  中国自己的润滑油赢了,新松服了。至此,新松公司全部采用昆仑润滑产品,每年为其节约成本9000多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随后,库卡、比亚迪、江淮也纷纷跟进。

  润滑油公司产品设计中心经理糜莉萍亲历了和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四方”)合作的前前后后。

  高铁润滑油已经研发完毕,糜莉萍突然接到“四方”采购部的电话:“你们的油品保证低温性能的指标,与-48摄氏度的要求有3摄氏度的误差,必须送到第三方去做倾点,明天必须出结果!”倾点是指油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在润滑油的低温倾点测试中,会存在误差,正负3度属于正常波动范围。二话没说,糜莉萍马上带着分析中心主任张大华从兰州出发,第二天一早赶到青岛。

  “不用讲别的,今天如果你们能拿出油品倾点合格的第三方报告单,我们就认;如果拿不出,你们这批油品全部卸货,立马淘汰出局。”四方公司不听糜莉萍和张大华的解释。

  人生地不熟,两人多方打听,得知黄岛检疫检测局可以做倾点测试。在四方公司的全程监督下,当天拿到了测试合格的结果。看到检测单后,四方采购部说:“行了,立即装车。”

  如果说日益完善的高铁网络改变着中国经济的“筋骨”,渐趋“高大上”的技术成果则重塑了中国经济的“精气神”。“雪龙号”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雪龙号”要往返南北极间,所有的配套设备和用油,就必须要经受住南北极冷环境和往返过程中赤道酷热环境的双重考验;既要耐严寒,还能耐酷热,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研究,王子坚带领团队攻克了重重难关,取得了国产润滑脂高端技术的重大突破。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润滑脂,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机器人润滑脂的国家之一。为世界最先进的首条特高压输电项目“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供油。与新松机器人成立联合实验室……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乘着新时代的“高铁”,昆仑润滑正一步步从国际润滑油品牌的“追随者”成长为“领跑人”。

  路虽长,共担当。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亚讯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买车、卖车就上亚讯车网 www.yescar.cn

汽车团购 tg.yescar.cn,省心、省力、省钱!团购电话:400-6808097

编辑:亚讯编辑部

关键词:润滑油,研发,润滑,团队,技术

询价(询价详情会以短信方式直接发送给经销商,立即回复,无需等待!)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期望价格
万元
 补充信息
  • [
    票]
  • 好文[
    票]
  • 枪手[
    票]
  • 雷人[
    票]
  • [
    票]
  • 标题党[
    票]
相关阅读
热点排行
精选图文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