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全球脑库论坛———汽车分论坛圆满谢幕
车界精英共论中国汽车未来之路
9月18日,由深圳商报、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中汽南方集团联合举办的全球脑库论坛———汽车分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来自发改委、中国机械联合会等汽车管理部门的领导,著名汽车行业专家,生产销售企业的代表以及数百位专业听众,相聚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围绕“全球汽车产业整合,中国的市场和机会”这一主题,共同探讨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次汽车分论坛历时4个多小时,现场气氛始终欢快热烈,取得了空前成功。
智慧碰撞引发共鸣
此次分论坛上,Autopolis汽车工业分析公司管理总监格雷姆·马克斯顿、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司长刘治、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荣惠康、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杨国强、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工业司主任杨合湘等嘉宾,分别以《中国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的角色》、《近期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全球产业整合下中国汽车产业的机会》、《中国汽车成长发展期以及发展前景》、《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发展和策略》、《最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问题分析和对策》为题发表了精彩纷呈的演讲,共同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不时博得阵阵掌声,引起了现场听众的强烈共鸣。
演讲嘉宾们一致认为,近几年中国的巨大汽车市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带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一部分,中国汽车产业结构在今后的几年内必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的集中以及汽车厂商之间的组合,将会在未来的几年内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旋律。在此历史进程中,加大产业政策的引导力度,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健全和完善我国汽车工业的法制化发展环境,加快汽车产业的研发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的产品,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演讲嘉宾强调,本次论坛所聚焦的“全球汽车产业整合,中国的市场和机会”话题意义深远,本次论坛上所碰撞出的观点将在很长时间内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深圳车界精英分享汽车“盛宴”
作为深圳知名的国际会议品牌之一,全球脑库论坛此前已在深圳成功举办了三届,为使本届论坛更加务实,此次在主论坛之外首次设立了汽车分论坛,并因此吸引了几乎所有深圳汽车业界的精英到会。记者在现场看到,能容纳数百人的会议大厅人满为患,几十位没有座位的听众一直站着倾听嘉宾的演讲,无一人中途退场,这其中还包括几家深圳大型汽车销售企业的老总。
“嘉宾们的演讲太精彩了,让我受益非浅。他们关于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近期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中国汽车市场的应对之策、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汽车市场需求预测等焦点话题的论述,正是我们汽车从业人士最关心、最需要的信息。希望主办单位能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到时不论工作多忙,我都一定会参加。”一位深圳经销商代表说,而他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论坛结束后,很多与会代表仍然意尤未尽,纷纷围住演讲嘉宾继续进行交流。
中汽南方成为焦点
在本次汽车分论坛上,主办单位之一的中汽南方集团不但提供了Volvo、捷豹轿车作为会议高级贵宾用车,还为论坛的顺利举行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俨然成为了与会嘉宾和听众关注的焦点。
作为国内汽车同行中第一家代理进口品牌的企业,中汽南方集团一举手一投足始终都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总部设在深圳的中汽南方成立于1995年,是集汽车销售、维修服务、配件供应、信息反馈为一体的大型汽车商贸企业集团,主营汽车进口分销代理及维修服务、国产品牌授权经销及维修服务,目前总资产超过6亿元。中汽南方及其下属子公司堪称为深圳本地经销产品线最完整的汽车商家,所经营的汽车产品涵盖了进口高档汽车品牌、国产中档和经济型轿车品牌,从豪华的顶级VOLVO轿车、捷豹、路虎,到中档轿车如威驰、霸道,再到经济小车夏利、雅酷、威姿等等,各种消费层次的购车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车。
中汽南方负责人表示,在致力于将国际品牌汽车厂最新的产品、技术和先进的营销服务理念导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汽南方更注重在汽车品牌文化方面的推进和传播,不断为中国客户提供超值服务,已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极具特色的营销服务模式。此次参与主办全球脑库论坛——汽车分论坛,是中汽南方为国产品牌和民族工商业在吸取国外先进的品牌理念、借鉴营销服务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诸多方面作出的又一次有益的探索。
现场对话
应综合看待合资品牌
综合看待合资品牌
现场提问:能不能请刘治司长披露一下中国汽车公司每年向国外跨国公司支付的商标使用费和专利使用费的数目,它对于我们中国轿车的价格影响是怎样的?第二个问题,对于当前一些企业和一些地方政府有增无减的仍然大量使用洋品牌的现象,在产业政策上有何具体的措施?谢谢。
刘治:第一个问题很难回答,按照签订合资协议的规定,一般来说技术转让费是销售额的1%~2%,不超过3%。品牌的使用费,这在各个企业也是不一样的,每年都有变化,随着品牌生产的时间越长,可能使用费也有变化。但是我想这两项加在一起不会很少。
第二个问题,对于目前国外的品牌占据整个中国国内汽车市场,一方面我们还是要看到它在丰富国内汽车市场、发展中国汽车工业,还是有贡献的,也可能是我们整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到底有多长,我们还是要尽力缩短。
WTO影响有多大?
格雷姆·马克斯顿:你们怎样看待WTO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会对中国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吗?
贾新光:WTO实际上对中国汽车产业影响非常大,WTO的影响在最初几年为什么不明显,就是因为在最初过渡阶段的保护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个有利的措施要在明年就消除,尽管还要有新的管理办法,但是也不会有这个办法那么管用了,所以那个时候市场的变化,起码进口产品就会增加了,对国内汽车工业的冲击肯定就来了。
刘治:这个问题我同意贾先生的观点,明年的1月1日要取消进口汽车的配额管理,2007年的6月30日要将平均关税降到15%,从现在到2007年这一段,或者说2007年以后影响会越来越大,我们呼吁国内的汽车企业不能等闲视之。
杨国强:我看到WTO对关税的改变,对汽车工业首先是一个危机,但是任何危机都是一个机会。如现在国内汽车市场很大部分的汽车零部件是进口的。在WTO开放情况下,竞争肯定促使我们较快进行整合,较快地增强我们的竞争力,国内的零部件国产化才有更好的机会。
培养自主研发能力需要时间
现场提问:这个问题是关于市场保护和开放。现在我们永远在说汽车保护,说来说去,最后发现没有自己自主的研发能力。请刘司长从政府层面考虑对这样的现象做怎样的评价?
刘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改革开放的市场通过竞争,确实使得我们的家电行业具有世界的竞争力。但是汽车行业和家电行业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汽车是技术密集型的,研发的投入很大,有一位汽车行业大集团的领导跟我说,轿车要搞开发,没有200万辆的规模就难以进行;另外汽车的开发实际上是多年的数据积累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经验积累的过程,这里面既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也要是开放式的,我们要走出去请进来,也要搞开放式的合作共同开发,提高我们的开发水平。这可能是跟家电不太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