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对话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和人们对汽车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汽车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本周一,本报记者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研究开发部技术总监徐焕新博士就汽车安全问题进行了交流。
种子车型的尴尬
上海大众引进了波罗、一汽大众将世界上最畅销的紧凑型汽车高尔夫引进国内,然而这两款被大众公司寄予厚望的“种子”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未能达到预期。面对较高的价格,很多消费者不愿“买账”,甚至有媒体也发出了“大众车型技术过剩,导致成本和价格过高而处于尴尬境地”的感慨。
“我们不会为了降低成本而放弃汽车的安全性能!”徐焕新表示。“的确,我们采用的激光焊接和车身钢板双面镀锌等技术增加了制造成本,在选材上也为了保证质量标准而导致成本较高,但是我们觉得这部分的成本绝不能缩减,保证车辆的高安全性能是首要目标。”
安全性也是一种价值
对于市场上很多消费者注重配置而忽略安全的普遍现象,徐博士认为这是汽车在普及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因为这时候很多消费者对汽车知识了解不足,而安全性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容易被消费者看见。此外,汽车还没有真正成为一种单纯意义上的交通工具,还是一种比较“奢侈”的消费品,所以外观、豪华装备成为很多人购车时的重要标准,“安全性”被忽视了。
“很多人在谈到性价比的时候,并没有在性能中加入安全性,事实上安全性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可能是无法计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