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平衡车:靠什么和国外品牌PK
当我们习惯了国人对洋品牌的推崇,鲜有外国人对中国品牌的追求。而当华为、联想、海尔、阿里巴巴、腾讯等一大批新兴企业在国际中崭露头角之时,他们目前所取得的成功均是建立在各领域革命性产品研发、创新性营销和诚信经营基础之上。 诚信是品牌,是信誉,更是竞争力!
纯电动平衡车,作为我国新兴行业,目前处于朝阳发展期,本值得行业庆幸之事。可是今年9月,鼎力联合科技有限公司(Ninebot)起诉常州爱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州爱尔威公司”),起诉后者的产品S3侵犯了该公司的外观专利。前者公司甚至对外提及“已经在法律层面做好了完善的应诉准备和逐步媒体曝光准备。”
商业纠纷本无可非议,但是在纠纷前解决前便强调媒体曝光,难免有自我炒作之嫌。
行业红黑榜
据了解,鼎力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而常州爱尔威公司成立于2013年。前者自成立之初完整产品仅有两款,累计专利约40多项,且没有一项核心专利。但自收购了美国Segway后,目前对外公开的专利项目提升至400余项。而常州爱尔威公司作为出口导向型企业,目前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先后自主开发、申请了100多项专利。其中不乏Q系列双轮毂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自主核心专利,其所生产产品70%用于出口。
市场方面,纳恩博作为国产品牌起步较早,对于国内外市场在品牌积累和渠道开拓方面有比较深厚的基础。但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爱尔威等其他品牌的启动对其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种情况在2014年进入到了一个白热化的地步。
综合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国内市场个品牌对于市场操作的一些各自的问题,导致了这个行业的整体滑坡。所以,两家公司都都受到了很多影响。但由于爱尔威对市场的提前判断,在问题爆发之前就对于国外市场加重了投入比例,现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国外销售额逐步增加。至今已经进入了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大部分发达国家,并于2015年5月成立了深圳分公司,利用区域优势进一步加深对国外市场的拓展能力。
“两家公司在国内市场均存在萎缩现象,但在国外市场却存在冰火两重天的现象。”长期关注该行业发展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爱尔威产品全球市场份额的占比已经高达70%,而纳恩博约可忽略不计。”
在产品线方面。爱尔威已经上市的型号共计4个系列10余款,每年还会推出3个新的系列不低于5款新品。反观纳恩博,自开始到现在也不过3款主流产品。
抱团取暖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面对行业困局,作为新兴领域的参赛手,我们到底是该厮杀还是竞争
华为在创业初期也饱经了专利纠纷,如当年的Cisco投诉华为等。但华为坚持自我既定发展路线并大力投入研发,目前在通讯领域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企业,并诞生了自主开发的麒麟系列芯片等。这都是不向所谓专利方如:高通等企业低头的结果。
爱尔威也好、鼎力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也罢,对于中国汽车、航天、生物制药、机器人等传统或新兴行业而言,体量均很小,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犹如小米手机诞生之初,充满COPY痕迹,甚至手机销售之初常被媒体称为“山寨”,但随着时间推移,小米不断对产品进行升级,采用营销创新,不仅在中国站稳脚跟,还远销国外。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手机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中国的智能手机制造商近乎20家,但并未出现2000年山寨手机“低价营销”和“诋毁竞争对手”现象。应该说,这是行业的进步使然,也是成熟市场的表现。
随着“中国梦”的临近和实现,需要诸多中国自主品牌合力创造健康的竞争环境。作为媒体,爱尔威和鼎力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均是平衡车领域的佼佼者,应该说,鼎力联合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收购获得了品牌和技术,对于企业短板的填充做了很好案例,而爱尔威聚焦产品研发,也不失为一个成功之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类因竞争而存在,社会因竞争而发展。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国家战略形式下,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土壤来实现这一目标新兴行业在蹒跚学步的起始阶段,企业应该把更多的资源与精力聚焦于国内外市场开发和产品创新,而不是资源内耗,抱团取暖开发国际市场,打响平衡车国际民族品牌不失为良策。
后续:在本文即将完毕之时,这次纳恩博公司起诉常州爱尔威公司的事件又有了新的发展。常州爱尔威公司于23日正式对外公布了官方针对此事件的申明。申明中明确指出这次被纳恩博公司起诉的产品-S3已经于2015年8月6日获得由中国知识产权局出具的《外观设计专利权评价报告》,报告中对常州爱尔威公司设计、生产的平衡车-S3的外观做出了“与市场同类产品在设计上具有较大区别,整体视觉效果具有更加显著的不同”的结论。
所以,在此我们再次呼吁国内的各个行业中的同人们。我们只有脚踏实地的做好企业内的每一个细节,少一些无谓的市场恶劣竞争手段,才是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道路。
买车、卖车就上亚讯车网,www.yescar.cn!
汽车团购 http://tg.yescar.cn,省心、省力、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