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轿车市场已由集团购买转向个人购买为主。目前私车需求稳步增长,个人购买比例上升到约70%,个别城市已达到80%以上。在北京,私车普及率高达11%,而平均价格水平仅为13.9万元;广州、上海因私车平均价格水平较高分别为19万元和22万元,私车普及率只达5%和4%,价格高低仍是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的主要因素。
面对价格不断下降的车市,私人准购车者深感迷茫:未来三五年内,轿车价格还会降多少?什么时候买车合适?买什么价位合适呢?
轿车市场走势前瞻
毫无疑问,未来三五年内我国经济形势将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水平将稳步提高,私人购车需求将逐年增大。通过对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资料的综合分析,并参考日本、韩国、巴西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笔者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的轿车价格走势将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整体价格仍将逐年下降;二是降价幅度将逐年变小;三是降价区间将逐年上移,即从低档向中、高档转移。而以下因素是形成这三大特点的主要原因。
首先,产能过剩,竞争激烈。2004年的国内轿车市场低迷,让所有人猝不及防,厂家商家使尽了浑身解数,还是回天乏力。企业一再调减生产计划,库存仍旧不断增加,产销率一度下降到90%左右。虽然没有一个权威数字,但多数人认为,2004年底全国轿车库存达到50万辆。2004年美国咨询业巨头美林公司,根据我国汽车产业的状况,作出了中国轿车市场产销能力的对比及预测:
2003年生产能力超过需求7%,2004年超过23%,2005年则会超过26%;著名国际金融公司J.P摩根的分析师也作出了类似的计算及预测:2003年中国汽车产能超过需求4%,2004年超过17%,2005年则会超过22%。有人甚至预言不久的将来,中国汽车业会重蹈巴西的覆辙。尽管有些危言耸听,但我国汽车工业产能过剩会逐年加剧,也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单车生产成本日趋下降,单车利润依然较高。汽车产业是以规模经济为主导的行业,单位产品成本随生产规模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明显。据统计我国轿车十大生产企业产量,已接近全国轿车总产量的80%,部分企业已初具规模化生产能力,随着汽车厂家劳动生产率及国产化程度的提高,运营成本、财务成本不断下降,为汽车降价提供了一定空间。
从利润率来看,我国汽车毛利率一直高于国际水平,据统计,国际跨国汽车集团的毛利率大多在10%~15%左右,而200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价格在大幅降价的情况下,轿车企业毛利率仍高达22.6%,以通用和大众为例,2003年,别克、帕萨特在中国单车利润分别为4000美元和3000美元,而在美国均在600美元左右,利润相差5~6倍。虽然我国轿车价格经过近两年持续下降,已有部分中档及中低档轿车品种接近国际市场价格,但几乎所有在国内生产的合资中高档汽车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定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