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东风确定德意志银行、美林以及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作为其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的主要承销商,计划当年年底在香港整体上市,募集7.5亿~10亿美元资金。按照当时的计划,东风将把自己与日产、本田、标致雪铁龙三方分别建立的合资公司都纳入上市公司资产。
但是,受到车市整体低迷以及东风业绩下滑的影响,东风的香港整体上市的计划已经无限期推延。此外,对于此前募资10亿美元的目标也很难达到目标,海外资本市场分析师估计,东风海外上市可能只融资约5亿美元,较东风最初的计划目标缩减了一半。
“整体上市没有实现可能是苗总离开东风时最大的遗憾。”昨天,东风公司一位高层对记者坦言,“他在多次的会议上都强调整体上市对东风改制的深刻意义,但是受到大气候的影响,不得不顺延了。”不过,这位人士表示,车市一旦回暖,东风的整体上市计划肯定会如期进行。
神龙汽车的艰难扭亏计划
2004年东风无疑是失意的,不仅车坛老三的宝座被长安汽车超越,公司旗下最早的合资公司神龙汽车更是曝出9.85亿元的巨亏。
在神龙巨额亏损被媒体披露后,神龙公司总经理刘卫东正式宣布了神龙的成本控制方案:P2+2计划。所谓“P2+2”计划:“P”是代表成本,两个“2”则是两个20亿的代名词,即“在实现产品的整个价值链上降低成本20亿元,库存资金占用减少20亿元”。神龙方面表示,“P2+2”计划将“采取超常规的举措,主要是优化国产化流程、提高决策本地化、降低商务成本、优化现金流、减少资金占用等措施和手段。
刘卫东表示,物流成本大约占到整个成本的20%,神龙将会把批量供货变为按件供货,这方面将会降低4%的费用,同时把原来的供应商送货变为自己取货,也能降低3%~4%的费用。在管理成本方面,神龙全年的目标是降低2.5亿元。
谁来担纲自主品牌重任?
除了旗下多个合资公司处境微妙之外,东风公司在自主品牌上的努力也会因为苗圩的突然离去让人倍感担忧。“在东风的时间内,我肯定会看到自主品牌的汽车在我的手中出现。”这是2003年12月初苗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发出的一番誓言。
1997年9月,苗圩由原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调任东风汽车公司党委书记,并于1999年成为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对东风汽车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002年和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全面提升合作,引进标致品牌。苗圩在2003年7月与日产汽车公司全面合作,组建了注册资本达167亿元人民币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创造了我国汽车合资企业投资的最高纪录。随后,东风又宣布和日本本田组建武汉本田汽车公司;2004年宣布和雷诺筹建东风雷诺汽车。在苗圩“盘活国有资产,加强资本合作”的指导思想下,东风成为国内拥有外资合作伙伴最多的汽车集团。
但是,对苗圩和东风做法的质疑从来就没有平息过。早在东风与日产全面合资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抨击:“整体合资拿走了昔日二汽的精华,中国三大汽车集团只剩下两个半!”从去年以来,东风开始面对更为激烈的批评。首先遭到质疑的就是东风与众多跨国汽车企业合资的效果。
2004年,国内汽车市场的井喷态势结束,东风面临的经营态势尤其严峻。东风与PSA合资的神龙公司曝出了近10亿元的巨额亏损。在东风与日产的合资体系内,挂“东风”车标的商用车公司销量实现了36%的大幅增长,但挂“日产”车标的乘用车公司的销量,却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增幅约为15%的情况下,出现了6.6%的负增长。另外,东风本田未能完成原定的销售计划,东风悦达起亚的黑马光环也在去年消失殆尽。与此相对应,在销量上,东风也首度被长安等后起之秀挤出了“三大”汽车集团的序列。
最猛烈的批评来自自主汽车品牌方面。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人们有理由要求东风在自主汽车品牌方面做出相应的贡献。在东风先后宣布与PSA、日产、起亚、本田、雷诺等跨国汽车企业合资之后,人们开始质疑,东风把整个集团的资产都放进了与跨国汽车公司合资的“篮子”里,等于把自己的研发体系也全盘托付给了跨国汽车巨头看管,这样一来,除了卡车,自主汽车品牌在东风已无立身之地。虽然东风也在进行“新星”自主品牌微型轿车等的开发,但相比之下,这似乎远没有诸如技术研发人员大量流失等情形让人们记忆深刻。
后苗圩时代的东风公司,在面临众多的压力同时,也许会面临新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