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gister TagPrefix="UCP" TagName="pagefooter" Src="../../groupware/pagination/pagefooter.ascx" %> <%@ Register TagPrefix="TGP" TagName="page_left" Src="page_left.ascx" %> <%@ Page language="c#" Codebehind="../../club/tg/ctg_list.aspx.cs" AutoEventWireup="false" Inherits="szcars.club.tg.ctg_list" %>
南北大众双双发力,可以看出一向刻板的德国大众开始倾听中方的意见。此为新的市场形势下,汽车产业合资关系重新调整的一个信号
在经历了半年的沉默后,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双双发力,发起反攻。
8月8日,上海大众宣布,一场以降价为主题的“飓风行动”就此开始,降价涉及普通型桑塔纳、GOL、帕萨特多个车型。帕萨特最高降价幅度近5万元,普通桑塔纳的基本型降价1万元。
上海大众的新闻发言人说,此次行动酝酿已久,是半年来上海大众一系列改革包括降低成本的一个成果。
8月5日,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说,对于一汽大众来说,眼下最重要的是降低成本。同时,竺延风对一汽大众的努力表示满意,但“对他们的结果还不满意”。因为一汽大众降低成本的结果与竺延风的设想还有差距。
一汽大众降低成本的行动代号为“疯狂国产化”
一边飓风,一边疯狂,南北大众双双发力。这次行动,事实上也可以视为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合资关系的一次重新调整。而这种调整,对于合资双方或许都有利。
亏损逼迫德国人降价
似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一汽集团在今年第一季度报亏5.7亿元。消息甫出,国内舆论大哗,德国、日本等国媒体也纷纷关注此事。
8月5日,竺延风首次向媒体解释了亏损的原因。竺延风说,上半年,一汽集团已经赢利,亏损只是第一季度。
竺延风说,按照汽车产业规律,受春节、元旦等因素影响,汽车企业在1、2月份的亏损是正常的,通常到3月份赢利。但今年的赢利推后了一个月,这是因为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
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旗下一汽大众的业绩下滑。一汽大众第一季度累计亏损3亿元。此前多年,一汽大众一直是一汽集团主要的利润来源。比如2003年,一汽集团实现141.3亿元利税中,一汽大众的利税达到110亿元。
此外,一汽丰田因为皇冠轿车的生产并不稳定,加之生产设备、技术引进费用的摊销以及向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支付推广费用等原因,亏损4089万元。一汽集团吉林省外的多家商用车、零部件企业合计亏损也达3亿元。
无论如何,亏损5.7亿,兹事体大,趁此进行诸多改革,可堵天下悠悠众口;以此作为筹码,也可推进许多商务谈判。一汽集团自然明白其中利害,也势必不会放弃利用此次亏损。
长期以来,德国大众在进口零部件尤其是高价值产品方面的价格体系不甚透明。同时,德国大众的许多零部件还在欧洲价格基础上加价卖给国内合资厂商。据透露,加价30%谓为平常。
大众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中生产的各款车型里,国产化比率最高的是桑塔纳和捷达,但这两款车利润微薄。而那些国产化率并不高,价格却不低的车型才是大众在中国的主要利润来源。
在那些车里,有相当部分高价值的零部件依赖进口。这些零部件价格高企,是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一汽大众每年从德国大众采购的零部件有百亿元之巨。
大众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目前运营艰难,降低成本成为他们最主要的目标。然而,众所周知,国产化无法快速完成,尤其是高价值、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因此,“疯狂国产化”对于急需降低成本的一汽大众来说,显得多少有些遥远。
此时,更能看到实际效果的是,逼迫德国人大幅度降低进口零部件价格。然而,多年来,德国人在这方面的态度几乎从来没有松动过,或许直到亏损发生前。
以亏损为压力,逼迫德国人在零部件方面降价,势将成为一汽眼下最切实可行的降低成本的办法。“我们需要他们把进口配件的价格降下来,把进口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大大降低。”一汽集团某高层说。如果此举奏效,一汽大众的产品价格势必将有下降空间,竞争力显然将增强。
倘若上推数年,一汽或许不敢以如此方式和德国人讨价还价。而此时,一汽大众有了逼迫德国人降价的底气。